通過改變擠出機的螺桿結構及螺桿轉速,研究了熔融擠出過程中,剪切強度的變化對聚酰胺66/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力學及流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螺桿后段的捏合塊數(shù)量由7塊減少到4塊,且螺桿轉速為120 r/min時。熔體受到的機械剪切應力最小,在擠出過程中有效地減少了玻纖的斷裂,使其平均長度最長,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最高。聚酰胺66中加入玻璃纖維能顯著影響復合材料的流變行為,玻纖的平均長度越長,與基體間的作用就越強。共混體系的復數(shù)黏度及動態(tài)儲能模量也越高。
玻璃纖維增強聚酰胺66( PA66)復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低成本、易加工、可回收等優(yōu)點,在汽車制造業(yè)、電子產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以往的學者對玻纖增強聚酰胺復合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纖維的含量、直徑,與基體界面情況等問題上,而對控制PA66/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加工過程,即雙螺桿擠出機的加工工藝參數(shù)對復合材料性能影響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對雙螺桿擠出機的螺桿結構進行重排以及調節(jié)螺桿轉速。改變加工時PA66/玻璃纖維共混體系受到的剪切強度,得到不同平均長度的玻璃纖維增強PA66復合材料,并進一步研究了玻纖長度對材料力學性能及流變特性的影響。復合材料的動態(tài)流變性能也有助于指導PA66的加工過程。
資料下載: 螺桿結構及轉速對玻璃纖維增強PA66復合材料力學及流變性能的影響[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