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法覆膜加工條件下,酚醛樹脂的物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從片狀玻璃態(tài)到薄膜粘流態(tài)的轉化,在此狀態(tài)下加入固化劑后,降溫再轉變到薄膜玻璃態(tài)[1]。樹脂物理狀態(tài)隨溫度而轉變的行為稱為熱行為。樹脂熱行為具備唯一性,即﹕可檢驗性。酚醛樹脂的熱行為對覆膜砂的強度、抗脫殼性能、熔點等性能有重要影響。本文研究了酚醛樹脂的粘溫特性對覆膜過程及覆膜砂性能的影響。
1、實驗
1﹒1實驗用主要原材料
主要合成原材料為﹕苯酚、37%甲醛水溶液、草酸。
覆膜砂原材料﹕圍場擦洗砂50/100目,濃度33%的六亞甲基四胺水溶液、硬脂酸鈣、KH550。
1﹒2實驗方法
1﹒2﹒1樹脂合成
合成裝置包括自動控溫磁力攪拌加熱器、三口燒瓶、水浴加回流裝置、真空脫水裝置。反應工藝流程如圖1。實驗室制備了四種樹脂R1、R2、R3、R4,軟化點分別71﹒5、80﹒5、90﹒5和97℃,測試它們粘溫曲線。
選擇三種樹脂,軟化點分別為﹕71﹒5、80﹒5和90﹒5℃。分別測試它們(加10%HMTA,150℃)的粘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1﹒2﹒2樹脂粘溫特性測試方法
將樹脂在某溫度熔融,用BROOKFIELDLVDV-Ⅱ粘度計測試該溫度粘度。分別改變測試溫度,得到粘溫特性曲線。在固定溫度下(150℃)測試樹脂加固化劑的粘度變化曲線。
1﹒2﹒3覆膜砂混配工藝
原砂溫度145℃,加入2%樹脂,混砂60s,溫度降至110℃,加烏洛脫品溶液(占樹脂質量12%)。鼓風冷卻60~70s之后,加%(占樹脂質量)硬脂酸鈣,10s后,砂溫降至70~80℃。放料。
1﹒2﹒4覆膜砂抗彎強度測試方法
抗彎試樣制備﹕參照鑄造覆膜砂標準JB/T8583-1997進行。
測試方法﹕將抗彎試樣放置在強度試驗機的兩支點刃口上(支點距離為150mm),加載的單刃口則垂直于試樣的中部進行均勻加載,直到試樣折裂。從測試儀直接讀出強度值。
1﹒2﹒5抗脫殼性能測試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覆膜砂抗脫殼儀器,見圖2(a),測定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操作步驟如下﹕將抗脫殼性能測試儀的模具升溫到250℃,將制好的覆膜砂3kg倒入模具中,60s后抽開模具底板,未發(fā)生粘結的覆膜砂落漏出在接砂盤上,立即將這些覆膜砂倒出,并將接砂盤復位,將倒出的覆膜砂稱量并記為W1。再過60s,如覆膜砂發(fā)生脫殼,對脫殼砂稱量并記為W2。計算脫殼率、固化率的公式如下﹕
2、結果與討論
2﹒1樹脂粘溫特性與覆膜砂強度的關系
四種樹脂的粘溫特性測試結果見圖3,四種樹脂對應的覆膜砂強度見表1。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四種樹脂具有類似的粘度變化趨勢。隨著溫度的升高,樹脂的粘度逐漸減少。當溫度繼續(xù)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粘度降低趨勢開始變緩,此時粘度大約在45泊左右。本文定義此時的溫度為樹脂恒粘溫度。其實從曲線上看,高于恒粘溫度樹脂粘度還會繼續(xù)下降,只不過下降速度越來越慢。在實驗范圍內,可以近似地認為粘度達到一個恒定值,稱之為最小粘度,此值可以在樹脂的粘溫曲線上讀出來。
在樹脂和原砂混合工序中,樹脂的粘度是能否均勻覆膜的關鍵因素。樹脂的粘溫特性曲線恰恰說明了樹脂從玻璃態(tài)到粘流態(tài)轉變過程的特性,即軟化程的特性。有關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說明,酚醛樹脂軟化點和覆膜砂強度并沒有直關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樹脂軟化點并不能完全準確的說明樹脂的軟化過程[1],而粘溫曲線比較真實的反應了樹脂的軟化過程。因此,傳統(tǒng)上經常使用的樹脂軟化點加40~50℃[2]來確定覆膜溫度的方法可能需要修正,而使用樹脂的恒粘溫度確定覆膜工藝參數(shù)中的覆膜溫度更為科學。
從表1可看出,樹脂軟化點越高,恒粘溫度越高,最小粘度越大。R1和R2樹脂的軟化點有較大的差距,而最小粘度卻很接近,他們的強度度也較高。這說明樹脂的軟化點和強度并沒有因果關系。這個結果為合成高軟化點、高強度的樹脂指明了方向,即合成高軟化點、低粘度的樹脂,就可以達到強度高又不結團的目的。
四種樹脂的恒粘溫度即45泊時溫度有較大差距。如果要想獲得接近最小粘度的樹脂粘度,覆膜溫度即加工溫度應該重點參考恒粘溫度,再加上加工條件的因素來確定。四種樹脂中R2混制的覆膜砂強度最高,因此可以確定覆膜溫度等于恒粘溫度+40℃的控制原則。
2﹒2樹脂加固化劑的粘度變化曲線與抗脫殼性能的關系
在射芯充填熱壓成型的過程中,覆膜砂表面的樹脂膜受熱軟化的同時,在固化劑的作用下,也在同時發(fā)生固化反應。軟化和固化的綜合作用決定了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為了更好的表征樹脂的抗脫殼性能,把砂粒表面樹脂膜發(fā)生的軟化和固化反應抽象出來,單獨使用樹脂和固化劑混合,測試粘度變化曲線。結果見圖4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71﹒5℃軟化點樹脂熔融粘度曲線的最小粘度值為105泊,80﹒5℃軟化點樹脂的是210泊,90﹒5℃軟化點樹脂的是260泊﹔71﹒5、80﹒5和90﹒5℃三種樹脂熔融粘度曲線的底部平臺持續(xù)時間分別是﹕20、15、10s。
實驗測試了三種樹脂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測試時覆膜砂外觀均沒有發(fā)生脫殼。按照前述方法鋸開試樣,測試了裂紋寬度,結果見表2??梢园l(fā)現(xiàn),隨熔融粘度最小值的增加,固化率逐漸減少。71﹒5℃樹脂覆膜砂的裂紋傾向最大,這說明樹脂熔融粘度最小值越小,熔融粘度平臺時間越長,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越差。
分析脫殼機理如下﹕因為熱塑性酚醛樹脂固體時是非晶凝聚態(tài),所以它的軟化過程是連續(xù)的和不間斷的,在50度左右,大約5μm厚的樹脂膜已經發(fā)生軟化,分子柔順性增加,擴散能力增強,樹脂膜與樹脂膜之間的表面逐漸消失,導致覆膜砂可以互相連接。隨著時間的延長,試樣的整體溫度不斷上升,處于軟化點溫度的區(qū)域也不斷向外推移。這時覆膜砂表面的樹脂膜一直發(fā)生著兩個變化﹕軟化和固化。軟化使樹脂膜拉長,砂粒之間發(fā)生滑移,固化傾向于減少這種滑移。當位于軟化點的區(qū)域距離板面(熱源)較近時,固化速度大于軟化速度,則試樣的內部不會因為樹脂軟化而分層。當軟化點區(qū)域遠離熱源時,樹脂的軟化速度將大于固化速度,在軟化速度和固化速度相等的截面上,將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于是出現(xiàn)脫殼。另外因為樹脂的軟化需要一定時間,同樣樹脂的固化也需要一定時間,時間的交錯,使得殼型有時出現(xiàn)分層但不脫殼的現(xiàn)象。
3、結論
(1)酚醛樹脂的粘溫曲線以及與加固化劑后的粘度變化曲線,可以作為制定混砂工藝的參考和衡量覆膜砂強度和抗脫殼性能的依據(jù)。
(2)根據(jù)粘溫曲線,定義了恒粘溫度的概念,即樹脂熔融粘度達到45泊時的溫度。提出了覆膜溫度等于恒粘溫度+40℃的工藝控制原則。
(3)根據(jù)粘溫曲線,定義了樹脂最小粘度。樹脂最小粘度與覆膜砂的強度有直接關系。而且軟化點不同的樹脂,也可能具有同樣的最小粘度。為合成高軟化點、高強度的樹脂指出了研究方向。
(4)研究了加固化劑樹脂的熔融粘度和時間的關系對樹脂抗脫殼性能的影響﹕熔融粘度最小值越低,維持最小值的時間越長,樹脂的抗脫殼能力越差。
1、實驗
1﹒1實驗用主要原材料
主要合成原材料為﹕苯酚、37%甲醛水溶液、草酸。
覆膜砂原材料﹕圍場擦洗砂50/100目,濃度33%的六亞甲基四胺水溶液、硬脂酸鈣、KH550。
1﹒2實驗方法
1﹒2﹒1樹脂合成
合成裝置包括自動控溫磁力攪拌加熱器、三口燒瓶、水浴加回流裝置、真空脫水裝置。反應工藝流程如圖1。實驗室制備了四種樹脂R1、R2、R3、R4,軟化點分別71﹒5、80﹒5、90﹒5和97℃,測試它們粘溫曲線。
選擇三種樹脂,軟化點分別為﹕71﹒5、80﹒5和90﹒5℃。分別測試它們(加10%HMTA,150℃)的粘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1﹒2﹒2樹脂粘溫特性測試方法
將樹脂在某溫度熔融,用BROOKFIELDLVDV-Ⅱ粘度計測試該溫度粘度。分別改變測試溫度,得到粘溫特性曲線。在固定溫度下(150℃)測試樹脂加固化劑的粘度變化曲線。
1﹒2﹒3覆膜砂混配工藝
原砂溫度145℃,加入2%樹脂,混砂60s,溫度降至110℃,加烏洛脫品溶液(占樹脂質量12%)。鼓風冷卻60~70s之后,加%(占樹脂質量)硬脂酸鈣,10s后,砂溫降至70~80℃。放料。
1﹒2﹒4覆膜砂抗彎強度測試方法
抗彎試樣制備﹕參照鑄造覆膜砂標準JB/T8583-1997進行。
測試方法﹕將抗彎試樣放置在強度試驗機的兩支點刃口上(支點距離為150mm),加載的單刃口則垂直于試樣的中部進行均勻加載,直到試樣折裂。從測試儀直接讀出強度值。
1﹒2﹒5抗脫殼性能測試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覆膜砂抗脫殼儀器,見圖2(a),測定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操作步驟如下﹕將抗脫殼性能測試儀的模具升溫到250℃,將制好的覆膜砂3kg倒入模具中,60s后抽開模具底板,未發(fā)生粘結的覆膜砂落漏出在接砂盤上,立即將這些覆膜砂倒出,并將接砂盤復位,將倒出的覆膜砂稱量并記為W1。再過60s,如覆膜砂發(fā)生脫殼,對脫殼砂稱量并記為W2。計算脫殼率、固化率的公式如下﹕
2、結果與討論
2﹒1樹脂粘溫特性與覆膜砂強度的關系
四種樹脂的粘溫特性測試結果見圖3,四種樹脂對應的覆膜砂強度見表1。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四種樹脂具有類似的粘度變化趨勢。隨著溫度的升高,樹脂的粘度逐漸減少。當溫度繼續(xù)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粘度降低趨勢開始變緩,此時粘度大約在45泊左右。本文定義此時的溫度為樹脂恒粘溫度。其實從曲線上看,高于恒粘溫度樹脂粘度還會繼續(xù)下降,只不過下降速度越來越慢。在實驗范圍內,可以近似地認為粘度達到一個恒定值,稱之為最小粘度,此值可以在樹脂的粘溫曲線上讀出來。
在樹脂和原砂混合工序中,樹脂的粘度是能否均勻覆膜的關鍵因素。樹脂的粘溫特性曲線恰恰說明了樹脂從玻璃態(tài)到粘流態(tài)轉變過程的特性,即軟化程的特性。有關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說明,酚醛樹脂軟化點和覆膜砂強度并沒有直關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樹脂軟化點并不能完全準確的說明樹脂的軟化過程[1],而粘溫曲線比較真實的反應了樹脂的軟化過程。因此,傳統(tǒng)上經常使用的樹脂軟化點加40~50℃[2]來確定覆膜溫度的方法可能需要修正,而使用樹脂的恒粘溫度確定覆膜工藝參數(shù)中的覆膜溫度更為科學。
從表1可看出,樹脂軟化點越高,恒粘溫度越高,最小粘度越大。R1和R2樹脂的軟化點有較大的差距,而最小粘度卻很接近,他們的強度度也較高。這說明樹脂的軟化點和強度并沒有因果關系。這個結果為合成高軟化點、高強度的樹脂指明了方向,即合成高軟化點、低粘度的樹脂,就可以達到強度高又不結團的目的。
四種樹脂的恒粘溫度即45泊時溫度有較大差距。如果要想獲得接近最小粘度的樹脂粘度,覆膜溫度即加工溫度應該重點參考恒粘溫度,再加上加工條件的因素來確定。四種樹脂中R2混制的覆膜砂強度最高,因此可以確定覆膜溫度等于恒粘溫度+40℃的控制原則。
2﹒2樹脂加固化劑的粘度變化曲線與抗脫殼性能的關系
在射芯充填熱壓成型的過程中,覆膜砂表面的樹脂膜受熱軟化的同時,在固化劑的作用下,也在同時發(fā)生固化反應。軟化和固化的綜合作用決定了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為了更好的表征樹脂的抗脫殼性能,把砂粒表面樹脂膜發(fā)生的軟化和固化反應抽象出來,單獨使用樹脂和固化劑混合,測試粘度變化曲線。結果見圖4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71﹒5℃軟化點樹脂熔融粘度曲線的最小粘度值為105泊,80﹒5℃軟化點樹脂的是210泊,90﹒5℃軟化點樹脂的是260泊﹔71﹒5、80﹒5和90﹒5℃三種樹脂熔融粘度曲線的底部平臺持續(xù)時間分別是﹕20、15、10s。
實驗測試了三種樹脂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測試時覆膜砂外觀均沒有發(fā)生脫殼。按照前述方法鋸開試樣,測試了裂紋寬度,結果見表2??梢园l(fā)現(xiàn),隨熔融粘度最小值的增加,固化率逐漸減少。71﹒5℃樹脂覆膜砂的裂紋傾向最大,這說明樹脂熔融粘度最小值越小,熔融粘度平臺時間越長,覆膜砂的抗脫殼性能越差。
分析脫殼機理如下﹕因為熱塑性酚醛樹脂固體時是非晶凝聚態(tài),所以它的軟化過程是連續(xù)的和不間斷的,在50度左右,大約5μm厚的樹脂膜已經發(fā)生軟化,分子柔順性增加,擴散能力增強,樹脂膜與樹脂膜之間的表面逐漸消失,導致覆膜砂可以互相連接。隨著時間的延長,試樣的整體溫度不斷上升,處于軟化點溫度的區(qū)域也不斷向外推移。這時覆膜砂表面的樹脂膜一直發(fā)生著兩個變化﹕軟化和固化。軟化使樹脂膜拉長,砂粒之間發(fā)生滑移,固化傾向于減少這種滑移。當位于軟化點的區(qū)域距離板面(熱源)較近時,固化速度大于軟化速度,則試樣的內部不會因為樹脂軟化而分層。當軟化點區(qū)域遠離熱源時,樹脂的軟化速度將大于固化速度,在軟化速度和固化速度相等的截面上,將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于是出現(xiàn)脫殼。另外因為樹脂的軟化需要一定時間,同樣樹脂的固化也需要一定時間,時間的交錯,使得殼型有時出現(xiàn)分層但不脫殼的現(xiàn)象。
3、結論
(1)酚醛樹脂的粘溫曲線以及與加固化劑后的粘度變化曲線,可以作為制定混砂工藝的參考和衡量覆膜砂強度和抗脫殼性能的依據(jù)。
(2)根據(jù)粘溫曲線,定義了恒粘溫度的概念,即樹脂熔融粘度達到45泊時的溫度。提出了覆膜溫度等于恒粘溫度+40℃的工藝控制原則。
(3)根據(jù)粘溫曲線,定義了樹脂最小粘度。樹脂最小粘度與覆膜砂的強度有直接關系。而且軟化點不同的樹脂,也可能具有同樣的最小粘度。為合成高軟化點、高強度的樹脂指出了研究方向。
(4)研究了加固化劑樹脂的熔融粘度和時間的關系對樹脂抗脫殼性能的影響﹕熔融粘度最小值越低,維持最小值的時間越長,樹脂的抗脫殼能力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