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體外預應力加固法
該法是借助所施加的預應力以減少構件產生的拉應力。一般采用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做加固。其優(yōu)點是不但能提高結構承載力,也能明顯改善構件的抗裂性能,缺點是預應力加固構件是二次受力構件,存在應力超前和應變滯后現象。原構件預應力作用產生的壓縮變形對控制張拉量的計算影響較大。由于鋼板本身的防腐蝕能力差,對于海洋或具有腐蝕性較強的環(huán)境不宜采用。
3.4 碳纖維加固法
由于碳纖維布是柔性材料,施工時可以依靠現場用剪刀裁剪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對構件的不同外形都具有極高的適應能力,且重量輕,現場施工基本是手工操作,不需要大型設備和施工工具,在較小的空間即可進行施工,所以施工速度很快,施工工期短,粘貼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從經濟角度分析,碳纖維布價格雖然相對較高,但在運輸、存儲、裝卸、加工、維護過程中的費用相對較少,施工機具簡單,從而減少了機械臺班費,施工速度快,相應又縮短了工期,也節(jié)省了人工費用,碳纖維耐久性好,又減少了后期維護費用。因此,加固工程綜合造價中碳纖維相對要低。
綜合施工難易程度、施工工期和施工質量等因素,采用碳纖維加固鋼筋混凝士橋梁結構具有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4 碳纖維材料加固原理
碳纖維材料在橋梁加固工程中的應用原理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作原理相似:
(1)鋼筋與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握裹性。兩者在受力后共同變形形成協(xié)調性,碳纖維需借助粘結材料與混凝土結合,兩者之間的結合必須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強度。通常使用的粘結樹脂為膠結劑,它涂于混凝土表面,易滲入混凝土內與之結合成類似樹脂混凝土,可加強混凝土強度,并與碳纖維密切結合,有效傳遞剪力,而使碳纖維和混凝土結合成一體。
(2)鋼筋具有比混凝土更高的彈性模量和抗拉強度。碳纖維的強度雖然高,但其彈性模量與鋼筋差不多,見表2,故碳纖維用于鋼筋混凝土的加固上不會有搭配問題,因而可以用于彌補鋼筋混凝土內鋼筋的抗拉不足部分。
(3)鋼筋與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溫度線性膨脹系數。鋼筋混凝土結構不會由于強度變化產生相應的溫度內應力,而碳纖維材料的熱膨脹系數a較混凝土和鋼筋要小的多,約為1 x10-5/℃,因而當升溫15℃時,在碳纖維材料中將發(fā)生拉應力δ約為32.25MPa,但對碳纖維材料而言僅為極限強度3400MPa的1%左右,故影響不大。
(4)鋼筋與混凝土有良好的化學相容性。因為在混凝土中具有一定的堿性性質,故不會使鋼筋發(fā)生銹蝕。由于碳纖維加工過程中已經歷了2000~3000℃的考驗,故可以適用惡劣的使用環(huán)境,與原結構用環(huán)氧樹脂粘貼后,能可靠地與原結構物共同工作。
由于碳纖維材料具有與鋼筋混凝土相容的材料物性,且其又具有耐酸、耐堿、耐鹽、耐老化、耐高溫、耐低溫等特性,故粘貼碳纖維材料在表面后對原結構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故可以廣泛應用于橋梁加固工程。
5 展 望
碳纖維材料是一種強度高、重量輕、耐久性好的復合材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橋梁的加固材料。針對目前運營的橋梁中存在的老化、破損、裂縫等問題,在廣泛應用碳纖維材料加固橋梁技術基礎上,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使得加固過程更加快捷、經濟、安全和可靠。在不斷完善橋梁加固技術的過程中,為我國交通現代化進程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更好地倡導和諧社會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