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芬巴赫公司是生產復合材料部件的自動化、承包式生產系統(tǒng)的供應商。在歐洲復合材料展覽會上展示的生產程序,可以縮短生產周期,并提供更高效的生產工藝,它可以使得在汽車和航空航天工業(yè)領域中使用大型纖維增強部件成為可能。這其中,三個主要的生產工藝程序在本次展覽中格外引人注目。
帶狀鋪疊工藝:按照設定好的尺寸線進行更快更精確的鋪疊
通過使用Fiberforge和Fibercon系統(tǒng)的設定尺寸線,迪芬巴赫公司開發(fā)了用于大批量生產局部增強熱塑性部件的解決方案。
在第一步,F(xiàn)iberforge利用碳纖維或玻璃纖維預浸帶,生產近網狀的復合材料疊層結構。一個鋪設周期持續(xù)約1秒鐘,這使得該系統(tǒng)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鋪帶系統(tǒng)。在設定了鋪設樣式后,卷帶將從卷軸上被卷起,并按照該樣式進行鋪設。Fiberforge系統(tǒng)可以同時承載四個卷軸,可以實現(xiàn)在一個卷帶鋪疊層中混合不同的材料,甚至是鋪疊預浸帶的寬度和厚度也可以變化。
在新的角度切割系統(tǒng)的輔助下,鋪帶過程的開始和結束可以選擇采用直線切割或以正負45度的角度切割。精確的、近網狀型的預浸帶減少了多余的纖維帶切割和浪費,而自動卷軸交換系統(tǒng)可保證不間斷的生產。
互補的Fibercon工藝生產線使用真空袋成型,將預浸帶疊層加工形成近網狀結構層壓板。Fibercon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疊層,并且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超快加工效率和極短工作周期。真空袋成型系統(tǒng)最大程度地減少氣袋和材料的缺陷,產生無與倫比的層壓品質。
與下游的機器人和直接式壓模系統(tǒng)集成,F(xiàn)iberforge和Fibercon系統(tǒng)使得每年生產超過一百萬個組件成為可能。
預制工藝:使用次級預制件進行簡化生產
迪芬巴赫公司為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組件的預制件生產提供了系統(tǒng)。該技術已經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現(xiàn)在,僅僅在一個加工周期內,就可以生產幾個單獨的三維預成型件并壓制在一起,并不需要額外的接合步驟來形成輕質組件。將復雜的預成型件分割成幾個次級預成型件,簡化了生產過程。該技術可用于生產框架部件,使其實現(xiàn)最小的材料損耗和最優(yōu)負載路徑纖維取向。整個過程——從次級預制件的生產到壓模中接合成型——全部實現(xiàn)自動化。
濕法成型工藝:具有經濟性的高強度部件的替代品
濕式成型工藝對于三維復雜度低的碳纖維部件來說,是理想的大批量生產方法。這些部件包括諸如車輛通過的隧道和建筑頂部區(qū)域的加強件,二者都會承受較高應力。對于這些部件,濕法成型工藝是具有簡單工藝鏈的經濟性解決方案。與樹脂傳遞模塑成型(RTM)相反,濕法成型工藝將樹脂催化劑混合物(通常為環(huán)氧樹脂)涂覆到碳纖維層疊體上,然后放入壓模中。這實現(xiàn)了在涂覆樹脂催化劑混合物的同時,其它組分也可在壓縮模具中固化。這種做的結果是,更短的生產周期和更多的部件生產數(shù)量補償了碳材料本身的高成本。